
珠海十字門中央商務區。

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現場。

珠海中心大廈傲立南海之濱。

橫琴金融產業服務基地方興未艾。

橫琴國際網球中心上演精彩比賽。
很少有一家企業像華發一樣和一座城市的命運聯系的如此緊密。
時光回溯到38年前,珠海364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上,劃出了一塊6.81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人們稱之為經濟特區。在“一條街道、一間糧站、一間工廠、一家飯店”的基礎上建特區,靠的是改革的激情和智慧。
38載激情歲月,珠海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總量從1980年的2.61億元上升到去年的2564.73億元。
和珠海經濟特區同齡的珠海華發集團,亦伴隨著特區一起,一路高歌猛進,成為改革開放生動而精彩的縮影。
從成立之初的3000元起家,截至今年6月,華發集團資產總額已超過2500億元,連續三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排名逐步躍升。
從最初的5人房地產經理部開始,如今的華發已發展成擁有城市運營、房產開發、金融產業、產業投資四大核心業務,商貿服務、現代服務兩大配套業務的創新驅動型綜合性企業集團。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38年風云變幻,不變的是創新的勇氣和決心。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今天的珠海,迎來了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的機遇,正奮力推進“二次創業”,蹄疾步穩。
新時代體現新擔當。為珠海“二次創業”提供動力,積極探索“科技+金融+園區+產業”模式,在服務珠海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和城市建設中加速打造世界一流的創新驅動型城市、金融、產業綜合運營領先企業,力爭2020年挺進千億營收企業行列,這是華發的最新目標。
行至2018年10月,時間進入珠海時刻!10月1日-2日, 2018SHARK珠海沙灘音樂節如約而至;10月18日,國際頂級標準的珠海瑞吉酒店優雅啟幕;10月25日-31日,京粵港澳聯袂呈現的首屆珠海國際設計周彰顯中國設計力量;10月30日-11月4日,2018華發橫琴人壽WTA超級精英賽激發城市活力;11月6日 -11日,第十二屆珠海國際航展將盛大開幕。在這些接踵而至的城市盛事中,都有華發的傾力投入,伴隨珠海榮耀前行。
有為就會有位。華發,期待你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續寫改革故事。
改革創新 轉型升級激發企業“生命力”
今年9月,2018中國企業500強名單發布,華發集團連續三年登榜,位列第352,排名較2017年大幅提升了94位。
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不僅體現在排名的飛躍上,還體現在蒸蒸日上的運營發展中。截至2018年6月底,集團資產總額達到2592.52億元,同比增長13.47%;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1.93%和96.42%,超過年度經營計劃制定的20%增長目標。
從最初的5人房地產經理部開始,到成為珠海頂尖的綜合型企業集團和全國知名的領先企業。這是何等輝煌的成績,而這背后神奇力量究竟來自哪里?
“秉承特區精神,銳意求變創新;發揮國企擔當,腳踏實地做事。”這是許多華發人心中的答案。
改革的步伐始于2012年。這一年,國內房地產行業迎來嚴厲的調控。對當時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華發來說,轉型勢在必行。
“意識、擔當和作為,是一脈相承的,在別人沒意識到危機時,華發已經走在前面,提前布局轉型了。”華發集團一位老員工這樣說。
這一年,華發率先拉開了轉型升級的大幕。集團決策班子決定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主動轉型升級,由機會型發展向戰略型發展轉變,制定了以“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為核心的整體戰略規劃。
時光荏苒,5年時間內,一個個跨界融合的火花在這里碰撞,一棟棟地標建筑在這里誕生,一顆顆源頭創新的種子在這里播撒,一張張城市名片在這里閃亮。
華發成功從單一的區域型房地產企業發展成為以城市運營、房產開發、金融產業、產業投資為四大核心業務,以商貿服務、現代服務為兩大配套業務的創新驅動型綜合性企業集團,主要經營指標五年間增長了五倍。
其產業版圖更是從珠海拓展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南京等全國50多個主要城市和香港、澳門、舊金山、特拉維夫等地。此外,華發還控股4家上市公司,構建了服務實體經濟和城市建設發展的高端全產業鏈平臺。
截至2017年末,華發集團優質資產占比高達88%,有息負債率僅為46%左右,資產負債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高質量發展態勢明顯,呈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和可持續發展后勁。
夫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2018年,華發集團在過去五年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再度革新,開啟了“二次創業”。
通過充分發揮集團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積極探索“科技+金融+園區+產業”的“1+3”發展模式,華發旨在打造“科技+”模式的現代經濟體系和有機生態圈,推動企業集團持續發展,為珠海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做出華發貢獻。
“科技+金融” 撬動資本力量 助推產融結合
10月15日,隨著一聲清脆的鑼聲,無錫蠡湖增壓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這位資本新貴的第三大股東,正是華發集團旗下的英飛尼迪資本。這也是近兩年來,英飛尼迪投資項目中的第五家IPO企業。
科技創新這盤棋,金融是棋眼。如何以科技金融資本為紐帶,撬動產融結合,華發布局已久。
目前,華發集團已成功搭建起珠?;?、華金資本、英飛尼迪、珠??苿撏兑约昂M馔顿Y平臺等五大投資平臺,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綜合投資平臺體系,可針對企業的成長階段不同時期(苗圃期、孵化期、加速期),全方位、多領域提供金融服務和投融資綜合服務。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華發集團投入實體經濟建設達 566億元,并成功發掘培育一批優質創新企業,包括優必選、博納影業、云洲智能、秒針科技、IDG全球集團、廣東愛旭、光宇電池、美光原、天山鋁業等。
截至2018年9月底,集團已累計完成股權投資項目216個,累計投資金額約173億元,投資方向主要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
華發金融板塊的核心平臺——珠海金控,已打造成為陣容齊整的綜合型金融集團。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領域的新銳企業,金控旗下共有參控股金融機構16家、準金融機構8家、類金融機構88家,布局了以證券、資產管理為引擎的核心業務,以保險、金融租賃、財務公司為支撐的戰略業務,以期貨、商業保理、交易平臺、小微金融為突破的支持業務,以及以華金國際證券為代表的海外金融業務。
今年6月,首屆“廣東金融百優獎”獲獎名單揭曉,珠海金控憑借在推進產融結合方面的突出成果,成功入選金優獎“十優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獎”。
成績背后,是華發集團內部優勢資源不斷向實體經濟集中的謀劃。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將顯著縮短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也必將推進大灣區內產業布局重構和產業轉型升級。業內普遍認為,大灣區未來有望打造成一個融合現代金融、科技創新以及先進制造于一體的綜合灣區。這也將助推華發的科技金融版圖進一步擴大。
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香港在市場化和國際化上有著獨特優勢。華發有機會聯合香港的金融機構進一步做大資本市場,并將金融腹地拓寬至珠西地區,為這些城市的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甚至為珠江西岸區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同時,通過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平臺和資源流通平臺作用,華發還可把港澳優質的科研、創新、教育、高端醫療等資源與珠江西岸產業優勢更好地結合起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深度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服務中。
“科技+園區” 積聚資源建設創新平臺載體
7月1日,珠海與“創新國度”以色列合作打造的創新產業載體——中以加速器項目正式動工。作為珠海智慧產業園區的啟動項目和引領性項目,中以加速器項目將為科技創新技術落地轉化,為科技創新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全鏈條”服務。
把創新驅動落到發展、落到實處,關鍵要靠產業化驅動;產業化的實現,關鍵是要有空間和載體。在珠海的創新發展大棋局中,園區就是最重要的創新載體。
為助力珠海打造金融及高科技產業集群,華發大手筆建設特色精品園區,培育孵化優質創業創新項目。從最東邊的珠海智慧產業園,到最西邊的富山工業園,目前,華發城市運營擔綱片區開發和產業園區開發總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其中,科技產業園區總占地面積約為160平方公里。
建成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橫琴國際金融中心大廈、高新總部基地、珠海中心等總部經濟平臺,以及橫琴產業金融服務基地、珠澳青年創業谷等實體經濟載體,啟動了70萬平方米孵化器、加速器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由華發參與建設運營的這些創新載體,并不僅僅局限于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而是通過資源的集成,為實體企業提供集政務服務、產業孵化、企業金融、企業增值等為一體的全方位服務,引導珠海的園區轉型升級開始新一輪破題。
“產城一體,產融結合,政府主導,企業運作”,這是華發城市運營一直積極探索實踐的創新發展模式,緊跟珠海城市發展步伐,把脈產業轉型升級需求,華發城市運營成功構建了產業發展全流程解決方案,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為城市建設與產業運營提供了有效支撐。
此外,華發城市運營更是全面參與城市建設,助力提升城市能級量級。目前,華發城市運營直接建設和運營項目超200個;公共服務設施、城市更新、公共建筑物業總開發面積超2000萬平方米。
主動擔綱起十字門中央商務區的開發重任,快速推進金灣航空城核心區、高新北圍、保稅區二期等重點片區建設運營;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西部醫療中心、珠海中學、香洲區人民醫院改擴建、十字門隧道、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管線上島工程等項目成功啟動——這些與珠海城市建設發展密切的項目的快速推進,極大地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激發了城市活力、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有力提高了城市承載力、吸引力和發展能力,提升了城市發展格局和能級。
其背后體現的是新時代的城市發展邏輯:以人居和諧、產城融合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成為新時代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激發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徑。
這一發展思路也得到了業界的認可。在今年6月舉辦的“2018中國產業新城運營商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產城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華發城市運營再次榮獲“中國產業新城運營商綜合實力Top10”,繼續位列全國產業新城運營商第一方陣。
“科技+產業” 助珠海打造高科技產業集群
在珠海金灣區,美光原科技出口俄羅斯、荷蘭、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器和燈具已超過300萬套,光源超過500萬支,接下來將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歐美地區的廣大市場;
在高新區,由云洲智能打造的全球首艘500噸級無人貨船預計明年上半年在珠海下水測試,下半年投入試運營,以此為依托,中國有望率先開啟“無人航運”的大門;
在斗門區,3C數碼電池領軍企業光宇電池如今已是筆記本電腦全球TOP5主力供應商、智能手機全球TOP3主力供應商、大疆創新無人機主力供應商,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達30億元;
它們是珠海的創新力量,是珠海新興產業的領頭羊。它們來自不同區域、歸屬不同產業,但它們的背后,都有華發的身影。
立足珠海創新驅動戰略和產業發展方向,華發通過直接投資或組建市場化基金投資等方式,扶持推動科技含量高、創新實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本土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為珠海實體經濟發展培育更多創新主體,為珠海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新引擎提供了強大動能。
目前,華發已完成對云洲智能、光宇電池、美光原、華冠科技、華冠電容器、納睿達、利保機器人等22家珠海本地高科技企業的投資,此外還通過清華科技園投資珠海本地高科技企業11家。
“扶一把”的同時,也要“引進來”。華發充分發揮投資引導作用和合作渠道優勢,積極開展資本招商。兩年多來,已向珠海引薦大批優質項目,其中已成功落戶或達成落戶意向的項目20多個。
如推動國內頂級投資機構IDG資本與珠海市達成戰略合作,并引進其總部基地項目落戶橫琴,未來IDG資本將積極推動其投資企業落戶珠海;推動富士康與珠海在高科技和健康產業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時與富士康集團合組醫療產業投資基金并推動富士康M次集團(樂養健次集團)在橫琴設立總部、建設國際領先的腫瘤醫院等;引薦已投項目優必選與珠海高新區開展深入合作,優必選將在珠海高新區獲取相關產業用地,并引進其新設生產線落戶珠海等。
此外,華發集團自身產業格局也在高端生產性服務產業取得優勢的基礎上,開始向高端制造、高新科技進行布局,基本形成三高并舉的局面,正力爭在半導體、大健康、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實現突破。
開放引領 集聚全球資源構建發展新平臺
開放是植根在珠海靈魂深處的“基因”。隨著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珠海與香港、澳門被歷史性地緊緊聯系在一起,融入半小時經濟和生活圈。未來,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將通過珠海與香港、澳門以及世界在資金、人才、項目、技術等領域互聯互通,邁向更高層次開放的宏偉圖景正徐徐向世人展開。
在這幅圖景中,華發奮進的身影不容忽視。
近年來,通過舉辦第三屆、第四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首屆中拉國際博覽會、海上絲綢之路論壇等國家級和行業頂級盛會,華發不斷匯聚全球創新資源,為珠海實施創新驅動和開放引領戰略,打造“走出去、引進來”新引擎。這也符合珠海“二次創業”的題中之義。
搭建開放新平臺之外,華發集團主動“走出去”,為珠海構建更深入、更全面、更多元化的對外開放格局探路。在最新發布的《中國廣東企業“一帶一路”走出去行動報告2018》中,“華發集團構筑中以創新創業合作國際平臺”被當作廣東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縱深發展新空間的典型樣本。
2015年6月,華發通過收購香港英飛尼迪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以色列英飛尼迪集團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并與英飛尼迪組織舉辦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助推構筑中以加速器產業園、中以創新驅動企業聯盟、中以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等創新創業合作國際平臺,為開創珠海經濟發展新局面,助力中以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占地面地7.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約20億元的中以加速器產業園項目已正式動工,建成后將以推動以色列先進技術在珠海落地為重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資源配置平臺和產業集聚平臺。
同期,中以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交易平臺上線。平臺引入以色列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供優質的知識產權資產,促進知識產權資產運營交易和專利技術的轉移轉化。
華發集團積極拓展一系列境外業務的支點——香港。以香港為重要平臺實現國際化戰略布局,同樣也是華發打造“走出去、引進來”新引擎的重要一環。
早在“十二五”期間,華發就在大灣區展開布局,推進香港等地設立戰略投資平臺,直接對接全球金融市場,爭當珠海國企探索國際化業務的先鋒隊,為迎接大橋經濟時代來臨做了充分的準備。
截至目前,華發在香港已擁有9家公司(其中華金資本國際為港股上市公司),職員1萬余人,建設了以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境外股權投資、金融牌照服務和產業招商引資為重點的三大業務發展平臺,形成了金融、投資、房產、商貿等多元化業務集群,是華發集團打造“科技+金融+園區+產業”模式的重要抓手。
業界認為,大橋通車后,灣區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加速流動,都將為華發集團的境內外業務帶來新的契機,也必將為香港華發旗下的金融和產業服務平臺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對珠海而言,面對大橋開通帶來的發展機遇,華發繼續發力布局境外業務,將為珠海的實體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更多的國際資本、創新科技和優質產業資源,助力珠海打造開放引領戰略全新格局。
共榮共生 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大灣區魅力之城
“珠海這座城市怎么樣?”在知乎的這個問題下,最高贊答案是,“走過了不少地方,我最喜歡珠海,在這里才是生活。”
有人說: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10年比的是經濟,50年比的是制度,100年比的是文化。文化是一種氣質,也是生活在城市中人所感受到的一種氣場。它時刻在塑造珠海的作為和走向?;仡櫲A發走過的38年發展歷程,不知不覺中,它早已與珠海這座城市融為了一體。珠海成就了華發,華發也為城市注入了鮮活的文化。
依托“優+生活”體系,華發著力打造珠海綠色環保社區,推動珠海國際宜居城市品質全新升級。珠海的十大地標中,有一半源自“華發制造”,珠海中心大廈、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橫琴國際網球中心、華發商都、橫琴國際金融中心大廈(IFC)等,都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風景。迅猛生長的商貿服務業更是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品質和軟實力。
現代服務板塊搶占行業制高點,珠海高端服務業由此高點起飛。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華發投資運營的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華發商都、容閎學校、華發中演大劇院、珠海國際網球中心、瑞吉酒店、華發喜來登等設施,先后填補了珠海在會展、商業、教育、文化、體育、高端國際商務酒店等方面的空白,補足現代服務業短板,推動珠海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建設向前邁進。
據統計,珠海國際會展中心2014年10月開業至今,已累計舉辦展覽及活動100多個;接待會議活動2000余場,其中千人以上會議占40%。截至去年底,華發中演大劇院共迎來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為觀眾傾情獻上200余臺、370多場高品質演出。
商貿服務板塊發展迅猛,全力推動珠海經濟發展穩中求進。華發商貿全面建成了有色金屬、礦產品、石化產品等三大類國際、國內領先的貿易渠道,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69億元,不斷增長的進出口額及貿易額為珠海穩增長起到重要作用。
當前,港珠澳大橋串聯起了珠三角和港澳“一小時都市圈”,更激發了人們對于粵港澳都市生活圈的巨大想象。
按照規劃,珠海將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門戶城市,協同灣區城市共建綠色智慧、交通快捷高效、公共服務優質便利、生態環境優美宜居的粵港澳都市生活圈。以此為目標,華發也將繼續奮進,為城市賦能,讓美好落地。
華發使命,任重道遠。